新闻中心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这样回应

Writer: admin Time:2024-03-07 Browse:126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包括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就此,澎湃新闻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聚焦“新产业”“新质生产力”等内容进行了访谈。

  澎湃新闻:下一步,我们应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就您所在行业、领域谈谈具体想法?

  张志勇:1月31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新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信息通信行业要聚力上述四个方面,加强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先进生产力。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全力推进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5G基站数占全球的60%以上,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也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快速增长,千兆用户全球占比超过70%;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5G、千兆光网在制造、港口、矿山等重点行业规模化推广。可以说,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实现了从“跟随并跑”到“引领创新”,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从“3G 突破”“4G 同步”到“5G 引领”的跨越发展。后续我们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继续加大5G-A、6G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融合应用加速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中国铁塔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和主力军,也在全力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算力网络、未来网络建设,深入开展“信号升格”“宽带边疆”专项行动,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星网技术和蜂窝技术协同融合,推动未来网络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快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基于“铁塔+大数据+AI”,加大数智赋能,服务千行百业。

  第二,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近年来,全行业加快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在5G、6G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中国铁塔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数字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要、面向生产需要和客户需求,统筹布局了14个科技创新领域,明确了81项重点攻关任务,加大对边缘算力网络、视频AI算法、中高点位物联网、能源新材料、能源互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着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在重点领域的自主掌控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构建产学研融通创新生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形成创新联合体,协同产学研共同发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三,强化数字化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新的生产工具,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中国铁塔210万个站址点多面广、遍布全国,只有通过数字化手段,才能实现管得细、用得好,近年来我们自主研发运维监控系统,构建数字孪生站点和智能运维能力,对遍布全国的210多万基站、2500多万设备,实现实时监控、精细管理、动态维护,有力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中国铁塔还创新开展“一码到底”应用,实现全域、全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加速深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四,大力培养新型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新的生产要素集合当中,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作用尤为关键。我们要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培育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顶尖科技人才,加快培养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同时注重培养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澎湃新闻: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预计哪些行业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展望未来,应如何发展?

  张志勇:习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强调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因此,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两个主要发力点,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展望未来,结合实际,我们要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特别是应该借鉴5G等新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努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集成电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技术研发,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目前,中国铁塔也正聚焦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协同相关企业,全力推进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攻关,高标准组织实施好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算力网络、6G、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的创新攻关任务。二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智改数转”,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三是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推进规模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着力打造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坚实基础,以应用场景创新为牵引,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步发展。四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的普及应用。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加快突破算力、算法、数据等底层技术。

  澎湃新闻:如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在布局AI赛道,助推数字经济与AI等快速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我国应如何布局和突围?

  张志勇: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潮。美国OpenAI、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将大模型视为重要发展机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大模型技术研究,特别是通用大模型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是制造大国,拥有健全的工业门类和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对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有着更庞大、更迫切、更具价值的实际需求,为大模型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因此发挥场景优势,发展行业大模型,是我国助推数字经济与AI等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讲,应该在夯实算力基础、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加强高质量数据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能力。建立算力资源公共调度平台,促进算力资源协同共享,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能。同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政策引导、品牌推广、行业采购等层面加大对国产硬件的支持力度,推进AI深度学习框架、AI硬件计算100%国产化。加快推动能够提供训练和推理一体化的单体超大规模行业智算中心建设。

  二是提升行业数据供给水平。制定统一标准的数据架构,鼓励各类企业建设高水平行业数据集,加强行业数据流通交易,建立多类多模态新型公共数据集,增强高质量数据供给;制定数据开放相关政策,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开放非敏感数据,全面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为行业大模型成长提供充足“养料”。

  三是加快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发挥我国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国家统筹部署下,引导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举办基于生产场景应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大赛,加快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算力等要素汇聚;进一步加强多模态、多场景、多任务的行业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大模型在行业应用中不断提升能力。

  四是降低应用部署成本。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开放体系,开放算力平台、共性技术平台、行业训练数据集、仿真训练平台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合体,开源平台和开源生态,促进破除商业化禁用限制,进一步降低算力成本,使大模型的使用“普惠化”。进一步加强中心侧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和低功耗面向多场景、行业应用的边端侧推理芯片的研发,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五是加强模型数据安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出台暂行办法保障大模型安全发展。构建行业大模型内生安全体系,建立全面的软硬件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模型算法可信增强、个人信息保护的立体化安全保障体系。

  六是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完善相关产业政策,进一步支持算力、数据、工具、平台、应用场景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打造人工智能特别是智能制造的实践和示范样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重点支持大模型创新。要加快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有条件的地区试点“人才特区”等政策,打造企业、人才集聚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澎湃新闻:支持企业数智化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离不开铁塔的作用,现在的铁塔,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过去一年的成绩如何总结?

  张志勇: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发力。

  数字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必先行。中国铁塔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主力军,建设运营着210万通信铁塔站址,占全球一半以上。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的底座更加坚实。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双千兆”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信号升格、宽带边疆行动,已累计承建5G基站237万个,实现了5G网络覆盖全部县城及80%的行政村;所有的高铁、地铁、大型商超、医院、交通枢纽、景点等重点室内场景都实现了4G/5G的高质量覆盖,助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移动宽带网络,可以说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底座越来越坚实。并且,我们通过共建共享,超过95%的5G项目是共享已有的通信塔、路灯杆、监控杆等已有资源来实现的,不仅创造了5G建设的“中国速度”,也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 二是服务数字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更加突出。中国铁塔210万座铁塔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和近百万座机房,是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这些塔和过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仅是“通信塔”,还是智能传感器的集成体,是“数字塔”,对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数智化转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过去一年,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优势,不断将“通信塔”变为“数字塔”、“通信机房”变“数据机房”,通过“铁塔﹢大数据﹢AI”,服务应急、林草、水利、耕地保护、公安等多个行业,为这些行业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赋能千行百业。目前已有近22万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广泛服务于数字治理,有力支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